水肿是癌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常见并发症,有全身性和局部性之不同。全身性水肿大多是由于患者营养不良,低蛋白血症或心、肝、肾等脏器功能受损而引起的;局部水肿常出现在身体的某个部位,如皮下组织、血管外间隙等,大多因肿瘤压迫、侵袭,使周围淋巴、血管受阻,影响血液、淋巴液回流而产生,常给晚期癌症患者生活带来不便和痛苦,甚至引起严重的并发症。那么对于癌性水肿,中医是如何辩证分型的?
中医临床辨证以阴阳为纲,阳水表现为表、热、实证;阴水表现为里、虚、寒证。癌性水肿多为正虚邪盛,以阴水为主,或阴水感邪。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及症状、舌脉象等,对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为四种类型:邪毒闭肺型 、湿毒壅阻型、湿热瘀结型 、肾阳衰惫型。
饮食护理应根据食物的“四气、五味” 及疾病的症型,采取“寒则温之、热则凉之、实则泻之、虚则补之”的饮食方式,强调饮食有节、不伤脾胃。
1、邪毒闭肺型:
症状:颈部浮肿,以一侧为盛,伴有发热,面赤气粗,甚则伴有气喘,小便赤涩;大便不利,苔薄或黄,舌红,脉滑有力或兼数。若邪毒壅遏经络,血行不畅,则浮肿加剧,出现头、面、颈、胸部均肿,且伴有红丝赤绥征象。
2、湿毒壅阻型:
症状:上肢水肿,累及胸背,自觉肢体作,胸闷、纳呆、身重神倦、泛恶、便溏、苔腻、脉滑。
3、湿热瘀结型:
症状:腹胀、腹痛、下肢浮肿作胀、烦热口渴、小便短赤、苔黄腻、舌黯红、脉弦数。
4、肾阳衰惫型:
周身浮肿、腰痛酸重、四肢发冷、怯寒神疲、夜尿频短、 尿量减少、面色灰滞、舌质淡胖、色黯、脉沉细。
Copyright © 2020 京城御方堂(北京) 版权所有|京ICP备16026788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