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悸是中医病。心悸是由心脏的阴阳,血液不足和心神不安引起的。 自觉的心中悸动不安而无法控制自己的疾病称为心悸。
心悸的辩证分型通常基于心气不足。心气不足常伴有阴虚或血虚。 主要症状是:心气虚弱,心肠虚弱,心血虚弱,心脾脾虚兼阴虚。
病情长期有阳虚的表现,主要表现为心阳虚,脾肾阳虚。阴虚和血虚的主要症状包括肝肾阴虚和心肾衰竭。 对于长期疾病,阴阳综合征,阳损伤和阴阳复杂。
中医关于心悸的治疗,首先,对于虚证,应采取补气,养血,滋阴,温阳的治疗方法。用于治疗湿气,祛痰,去除阴影和清火化瘀等治疗方法。
中医心悸分型的具体症状为:
1、心阳(气)虚弱证:内心空虚,心慌不安,气短,动则更甚,面色苍白,倦怠无力。舌色淡,脉细(疾)或散。心阴(血)不足证:心悸烦热不安,甚则伴颧红。舌淡尖红,舌细小,脉细或结。
2、痰火内乱证:胸闷烦躁,懊侬不安,心常动悸,面红,痰多而稠,口干而苦。舌微黄腻,脉滑数强,有结代。
3、心悸胸闷,或见咳嗽喘息,尿短。舌体肥润,或有厚厚的白苔,颈脉粗大,搏动明显,脉沉紧或微滑。
4、瘀阻心脉证:心悸时止,或兼见胸前阵痛(闷塞痛)。舌色暗红或有紫气,舌面有瘀斑,脉涩或结。
Copyright © 2020 京城御方堂(北京) 版权所有|京ICP备16026788号-2